在刚刚结束的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中国站比赛中,本土选手张明远凭借一套高难度动作,以总分126.8分的成绩夺得男子空中技巧项目金牌,为中国队赢得本赛季首枚世界杯金牌,这也是继上届冬奥会后,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再次在国际大赛中展现强劲实力。
本次比赛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云顶滑雪公园举行,作为2026年冬奥会的重要测试赛,吸引了来自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顶尖选手参赛,尽管赛前遭遇强降雪天气,但组委会迅速调整赛程,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,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,张明远在第二轮选择了难度系数高达5.0的向后翻腾三周加转体1440度动作,落地时稳稳站住,赢得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,瑞士名将卢卡斯·穆勒和加拿大选手埃文·卡特分获银牌和铜牌。
“今天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期,”张明远在赛后采访中表示,威廉希尔体育“主场作战的压力确实很大,但观众的加油声给了我很大动力,这个动作我们团队打磨了整整两年,能在世界杯上完美呈现,是对所有付出最好的回报。”中国自由式滑雪队主教练王建国透露,队伍在夏训期间重点攻克了落地稳定性问题,通过风洞实验室的模拟训练,运动员对复杂气象条件的适应能力显著提升。
女子组比赛中,澳大利亚选手杰西卡·威尔逊以124.5分蝉联冠军,中国小将李雯雯以1.2分之差屈居亚军,19岁的李雯雯在最后一跳尝试了女子选手罕见的转体1260度动作,虽因落地微小晃动被扣分,但其突破性的表现仍被国际雪联技术代表马克·施耐德称为“未来冠军的有力竞争者”。
值得关注的是,本届赛事首次启用AI评分辅助系统,通过高速摄像头捕捉运动员动作细节,计算机可实时生成翻转角度、滞空时间等数据,与裁判打分形成双重校验,国际雪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安娜·科瓦尔表示:“这套系统将误差率降低了47%,尤其在分辨微小落地晃动时更具优势。”不过她也强调,最终得分仍以裁判组决定为准,技术手段仅作为参考。
自由式滑雪作为冬奥会的“青春项目”,近年来在动作难度和观赏性上持续突破,本届比赛共有7名选手尝试了转体1440度以上的动作,较上赛季增加40%,俄罗斯选手伊万·彼得罗夫在资格赛中成功完成世界首个偏轴转体1620度,尽管因落地摔倒未能晋级决赛,但其创新性动作已引发技术讨论,国际雪联宣布将于下月召开专项会议,评估是否将此类动作纳入正式评分体系。
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张力指出,随着谷爱凌、苏翊鸣等明星运动员的带动,国内自由式滑雪参与人数三年间增长近三倍。“我们正在推进‘南展西扩东进’战略,计划未来五年在长三角、珠三角建设20个室内滑雪训练中心。”成都、重庆等南方城市已组建首支专业队伍,本届赛事志愿者中就有来自海南的滑雪爱好者。
赛事期间举办的产业论坛上,全球知名滑雪装备品牌纷纷发布新品,某法国公司推出的智能滑雪服内置运动传感器,可实时监测运动员重心变化;日本企业则展示了采用航空材料的超轻滑雪板,重量较传统产品减少30%,体育经济专家预估,中国自由式滑雪装备市场年增速将保持在25%以上。
这场冰雪盛宴也带动了当地文旅消费,张家口市文旅局数据显示,比赛周期间酒店入住率达92%,较去年同期提升34%,云顶滑雪公园特别开放的公众体验区,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000人次,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先生告诉记者:“原本只是来看比赛,现在孩子报名了滑雪启蒙课,我们打算明年寒假再来。”
随着颁奖仪式的举行,本届世界杯中国站圆满落幕,国际雪联赛事总监弗雷德里克·尼尔森高度评价赛事组织工作:“从场地维护到医疗服务,中国团队展现了冬奥级别的专业水准。”根据赛程安排,各国选手将转战加拿大卡尔加里站,继续争夺赛季总积分,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,接下来的重头戏是2月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的全国冬季运动会,张明远、李雯雯等国家队主力将代表各自省队出战。
这场赛事不仅检验了中国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,更展现出“后冬奥时代”全民参与的热潮,从专业选手的突破到大众冰雪的普及,自由式滑雪正成为中国冬季运动发展的亮丽名片。